本文目录
王阳明的心学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最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是说,“天理”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应该“知行合一”地去提高内心的修养和智识,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在王阳明的设想中,每个人只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唤起最本初的良知,那么人人皆可为圣,社会大治也就能够实现了。
然而,“致良知”几个字听上去平淡无奇,真要实践却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在阳明心学的体系中,“心即理”是起因,即意之动;“知行合一”是过程实践;“致良知”是根本目的。
王阳明的心学的价值
王阳明的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
心学就是心即理。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等人的理学的一种拨乱反正。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所以,你要格物致知,你不应该骑驴找驴,不要到别处寻找了,你只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找就行了。因为,理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通过心来认识外界万事万物的。因此所谓的心即理,其实就是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一种价值观不被自己的本心所认同,那也不是理,所以,心即理其实就是人内心深处的本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
王阳明心学的书
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如下:
1.王阳明心学是几千年圣人传下来的那一点真骨血,具有“参天地之化育的巨大能量,“立意太高”是事实;又可以说都极浅近,须在日用事为上用功,没有那些高、大、上的壮举。
2.阳明心学合内外、一知行,形而上、形而下一以贯之,顾东桥昧于此,故而难明。而且,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是通过诚意而正心,意诚、心正、知致,知既致即是真知,真知即行,从而知行合一,与佛家的功夫也不同。
3.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说,是从学者必须在日常用功中体察本心和日用事为出发,体会、探究、亲身实践,实实在在地用功。这当中要经历多少阶段、要多少积累啊!凡此种种,才能达到这般境界,并没有脱离实际,正好与佛家空虚顿悟的学说相反。
4.道听途说到我学说的人,本来就没有为圣人的志向,也没有仔细探究我的学说的细节,这样轻率地怀疑,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王阳明的生平简介和贡献
王阳明(名为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一、生而不凡
王守仁1472年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二、守仁“格”竹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三、龙场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不久后任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四、平定江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五、平宁王叛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擒获宁王。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六、立院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在世宗即位之际,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正要论功行赏,不许他辞官。同年七、八月,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
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七、总督两广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八、病逝归途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号称一代心学大师是谁
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这些圣人并列,对于后世的名人以及周边国家的影响巨大。这个出身于浙江余姚的显赫家庭,年少聪惠,和自己的父亲同为明朝状元,有着自己不一样的叛逆和道理。王阳明在所有人都不敢劝谏的那一刻,被刘瑾吓住的那一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四十下延杖证明自己的大道之路。
在锦衣卫大牢里的学易看佛,在不断的明悟。 不久被刘瑾赶往龙场,在途中刺杀跳河逃过一劫。居住在山洞之中的王阳明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去思考,去求知。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龙场悟道突破了朱元璋保留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圣人之理。
为了传播自己的学问,他向当地土著传播思想,同时因为过于忙碌没有向贵州巡抚王质请安,得罪了王质,后来得到了欣赏王阳明的当地司法部长毛应奎德周旋继续发扬自己的学问。作为曾经的状元之才,家境显赫,同窗好友难免各路支援,自己的学问同时随着与时代与众不同,却言之有理,得到了很多的信奉和追崇,王阳明名气越来越大,龙场似乎有些容纳不下他了。
第一个就是贵州省的主管教育的省长毛科,王阳明一番知行的席书让他心服口服,他不愿王阳明被埋没,却遭到王阳明拒绝,他需要传播自己的学问,需要时间。三年的贬谪期限一过,在贵州多名官员的举荐之下担任江西庐陵县令。这个本就背景显赫的大员,一己之力免除当地税赋,得到爱戴,因此名声越来越广。
不久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弄死了,这个专权的宦官死了,文人开始了翻身之战。那个在危难关头依旧保持文人气节的王阳明,顺理成章的就得到更多的另眼相待,加上本就文采非凡,家境显赫一直升迁,直至南京鸿胪卿。随后进京途中大肆讲学,争辩,吸引了当时不少人的追捧,包括当时的贵族王侯,乃至当时的组织部部长也是王阳明的入室弟子。
第二个人就是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的赏识,提拨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后平定江西盗贼,平定宁王叛乱。为王阳明的不朽奠定了基调。虽然朱厚照没有重赏,但是却在世宗时期封为新建伯,不朽的功绩 ,不凡的地位,瞩目的才华,让这位圣人被吹捧和赞扬。直至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就是关于王阳明的星盘 ,王阳明的心学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王阳明的星盘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